【宅家学习 共抗时“疫”】高新区文化馆线上公益讲座第十六期《说“书”——中国古代的“书”》​

发布时间:2020-03-04


说起书来,首先浮在读者脑海里的通常是印刷或抄写在纸上装订成本册的读物。其实,早期的书籍都不是纸的,也无所谓成本成册。现有地下实物可知,中国最早的书是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及竹帛上的。最初的书也不叫“书”或“书籍”,而是叫“册”或“典”。


“书籍”二字,“籍”字早出,在甲骨文中像人扶着耒(一种农具)翻地的形状,原来与一般讲的书并没有联系;“书”字比籍字晚出,初为动词,是写的意思,繁体写法上面从“聿”,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笔,原是秦国人的一种叫法。秦国的笔用竹做成,所以加“竹”字头。秦以前没有这个笔字。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有后来书字所从的聿,像以手握笔的形状;也有用它组成的其它字,如像以手握笔绘画之形的画字。甲骨文字中并没有后来的书字。甲骨文中的画字也只作人名或地名用,没有用作绘画或书画的,哪怕它的字形构造有绘画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书有写在竹木片上的和丝绢上的,即一般讲的简册和帛书,也有契刻在乌龟壳或牛胛骨上的,即一般讲的甲骨文。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叫《尚书》,又称《书经》,里面有一篇叫《多士》,是西周初周公把商朝的顽民们迁到新建成的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附近,向他们转达周成王的命令时写下的。“多士”就是指这些顽民,后来就以此为篇名。周公在这篇文告中明确说:“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典册就是书,这是没有问题的。甲骨文中也累见“典”“册”字。“册”字像一长一短的片片用两根绳子贯穿编在一起的样子,是个象形字;“典”字则像双手捧着册。金文、篆书的典册二字也与甲骨文同形。字形本身非常形象逼真地告诉了人们,商代确有典册。甲骨文中还有“工(贡)典”,即献上有记载的典册;有“ 册”,即持有商王的册封文书,后世也称做册命诏书;还有“册二”、“册三”,即二册、三册的意思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早在商初就有了记事的简册,也就是说有了书,这也是中国最古的书籍。


古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处事做人的经验与智慧

古书是几千年来古老智慧的凝结


【宅家不无聊】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讲座主题为:

说“书”——中国古代的“书”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古代“书”的秘密~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在线观看    


【讲座简介】

中华上下5000千年,历史不断的向前、王朝不断的更替,无数的英雄、智者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好在汉字的流传,让现代人依然可以阅读两千多年前古人留下的篇章,让文明得以延续。纵观古今之变,全面、立体地带你了解古“书”。


【主讲人简介】

葛亮,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古文献与古文字的整理与研究。‍


每一场讲座都是一扇窗

推开它

或许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们下一期讲座见~



文化馆官方微信 文化高新APP
交通指南 办证指南 入馆须知 留言簿 楼层分布 图书馆 互动园地 返回引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