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望丛赛歌会

发布时间:2014-12-08

项目级别:省级

郫县“望丛赛歌会”是川西坝子汉民族传统罕见的赛歌节,它以郫县为中心,以川西民歌为内容,以歌颂和缅怀望帝“教民务农”丛帝“治理水患”为主题的汉族民俗活动。

郫县赛歌的民俗源远流长,自南北朝齐明帝,益州刺史刘连季将“望帝祠”从灌县(今都江堰市)迁至郫县,与“丛帝新庙”合建后,就慢慢地形成了,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

郫县赛歌习俗到真正贯名为:“郫县望丛赛歌会”是在改革开放的1983年。

郫县的赛歌习俗,由于它的山歌歌词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对山歌歌词的研究,对研究汉民族特别是川西坝子的汉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川西坝子汉民族的民俗活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以及服饰等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郫县“望丛赛歌会”作为郫县民歌的擂台是在郫县民歌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郫县民歌的分布区域以郫县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辐射到新都、彭州、温江、都江堰等地,是川西保存比较完好和完整的,最具原生态的民歌演唱形式,是川西民歌的代表。

郫县民歌虽然它的产生中心地带在郫县,但由于文化的渗透性和流动性,以及赛歌习俗本身对川西民俗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扩大了吼唱郫县民歌习俗的波及度,致使它的分布区域很快地充盈整个川西乃至在全国都颇有影响。

郫县赛歌的习俗对今天的文化发展甚至对今天的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社会也将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今天抢救和保护“郫县望丛赛歌会”这一汉民族传统罕见的赛歌节,意义就十分重大了。

郫县“望丛赛歌会”年年办,郫县民歌年年唱,长此以往习以成俗,相伴“望丛赛歌会”逐渐形成了“赶歌”的习俗,以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祭祀“望丛二帝”恩典的习俗。


文化馆官方微信 文化高新APP
交通指南 办证指南 入馆须知 留言簿 楼层分布 图书馆 互动园地 返回引导页